2025年3月1日,《德黑兰时报》刊发丛培武大使署名文章《中国外交:为动荡的世界持续注入更多确定性和正能量》,全文如下:
中国新春佳节刚过,伊朗也即将迎来传统新年诺鲁孜节。中国有句古话叫做“一年之计在于春”,意思是说在春天刚开始的时候就要做好计划,为全年的工作确定目标和方向。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,地缘冲突不断升级,多重危机纷至沓来,不稳定和不确定日益突出。如何为动荡的世界提供确定性和正能量,是各国新一年外交政策必须回答的问题。在此,我想用四个关键词向伊朗各界朋友介绍中国的外交政策。
第一个关键词是和平发展。习近平主席指出,和平犹如空气和阳光,受益而不觉,失之则难存。和平发展是中国外交的核心理念,也是中国对世界的庄严承诺。中国没有侵略他国的基因,中华民族历来崇尚“和而不同”“化干戈为玉帛”的哲学智慧。中国当前的发展成就是通过和平方式取得的,决不会走“国强必霸”的老路。中国坚持通过对话协商解决争端、凝聚共识,反对以武力或胁迫方式处理国际冲突。无论是推动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,还是推动本轮巴以冲突停火止战,中国始终以建设性姿态促进地区热点问题降温,支持一切有利于和平的努力。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,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维和行动,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。
第二个关键词是公平正义。维护国际公平正义是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必然要求,国际事务不应由少数国家垄断,发展成果也不应由少数国家独占,发展中国家有权提出并维护自身正当权益,各国人民都有过上幸福生活的权利。中国主张大小国家一律平等,呼吁提升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体系中的代表权和发言权,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。在人权领域,中国对在人权问题上搞双重标准甚至多重标准的言行坚决说不,主张人权应当是所有人的权利,而不是少数人的专利,要将生存权和发展权作为首要基本人权,统筹兼顾个人权利和集体权利。从支持非盟加入二十国集团到推动金砖合作机制扩容,中国始终为发展中国家争取更大话语权,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向更加均衡的方向发展。同时,中国坚持国际事务应由各国平等协商,旗帜鲜明反对干涉他国内政。
第三个关键词是合作共赢。“独行快,众行远。”面对层出不穷的全球性挑战,没有哪个国家能独善其身,搞本国优先只会造成各方“多输”,各国应该团结应对而不是阵营对抗,应该共担责任而不是唯利是图。中国外交始终以合作共赢为实践路径,摒弃零和博弈的狭隘思维,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,倡导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,并积极为完善全球治理提供公共产品。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倡议历经十多年耕耘,取得显著成效,从铁路项目到跨海大桥,一批标志性工程助力共建国家提升基础设施水平,激活经济发展动能,受到相关国家热烈欢迎。中伊自签署共建“一带一路”谅解备忘录以来,中国为大批伊朗农产品输华开辟“绿色通道”,伊朗特色农产品和手工艺品陆续进入中国市场。
第四个关键词是责任担当。习近平主席强调,大国要有大国的样子,要展现更多责任担当。当今世界乱象频出,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有些国家迷信实力至上和单边主义,拒绝承担相应国际责任和义务。作为负责任大国,中国始终以实际行动履行国际责任,践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承诺。中国坚定维护联合国权威和作用,捍卫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,尊重国际法治,从不搞例外主义,更不搞“合则用不合则弃”,为当今不确定的世界提供了最大的确定性。在应对气候变化和粮食安全等全球性挑战方面,中国积极落实碳达峰、碳中和承诺,提出国际粮食安全合作倡议等,以实实在在的行动为解决有关问题作出了重要贡献。
伊朗是具有重要地区和国际影响的国家,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发挥着独特作用,也是中国的好朋友、好伙伴。两国作为全面战略伙伴和“全球南方”重要成员,在许多地区和国际问题上具有相同或相似的立场。新的一年,中方愿同伊方一道努力,认真落实两国元首达成的重要共识,持续深化各领域交流合作,增进两国人民福祉,为促进地区与世界和平稳定发展作出新贡献。